刊名:消防界(电子版)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ISSN:2096-0735
CN:12-9204/TU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516
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期刊热词:
消防,消防安全,火灾,灭火救援,高层建筑,消防员,消防救援,防火,消防部队,消防支队,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住宅的建设数量达到了新的高峰,但高层建筑火灾却频频发生。例如中央电视台2·9 火灾、香港8·10 火灾、重庆8·9 火灾、长春9·9 火灾、上海11·15 火灾等[1],这些火灾时刻提醒着人们高层建筑火灾已经成为严重的火灾重灾区。针对近几年重大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目前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旧高层建筑时使用了许多易燃易爆材料,火势易蔓延;高层建筑使用不当,部分高层建筑人员密度超过安全标准;部分高层建筑没有合理进行维护和管理,导致消防设施丧失防火防灾功能;高层建筑内物品堆放不规范,部分居民在消防疏散通道出口处堆放自行车、电瓶车等杂物;高层建筑车辆多,停车混乱,部分车辆占用消防车通道,致使消防车难以接近火灾现场,救援难度大。上述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在于高层住宅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引发火灾的因素不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层建筑防火监管不到位。
1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1 高层建筑火灾发展阶段的特点
高层建筑火灾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①火灾初期。在这一阶段,火以火源的方式呈现,并没有蔓延到室内物品和装饰材料上。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烟雾呈白色,燃点温度较高,其他区域温度较低,便于人员疏散;②火灾发展阶段。该阶段火灾蔓延范围增大,室内温度明显升高,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疏散难度增大;③烈火阶段。现阶段,火势凶猛,屋内弥漫着黑烟和火焰。房间里的温度急剧上升,火焰喷向洞口。它可能在走廊和各种井道上迅速蔓延,发展成三维火灾。所以可以看出火灾初期是控制火灾的最佳时期。此时,如果楼内居民能正确使用自动灭火设施,降低火灾蔓延速度,对人员疏散和救援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层建筑火灾蔓延的特点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灾蔓延的途径复杂多样,火灾会从窗户喷出,导致外墙起火。同时,当建筑玻璃爆裂时,会在室内形成立体燃烧,造成室内外火势蔓延。另外,对火灾蔓延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有很多,如火灾风压、热对流、烟囱效应、中性面、火灾卷曲、闪络、热辐射、热传导、风影响等,以目前的高层建筑为例,目前的高层建筑相对封闭,所以火灾后烟雾不易散去。当室内门窗打开或玻璃破碎时,空气会流入室内,可燃气体的不完全燃烧和空气比会发生变化,容易引起爆炸。
2 高层建筑消防存在的问题
2.1 高层发生火灾概率大
现阶段的高层建筑除住宅楼之外一般都包括众多的电梯、发电机、各种高功率办公设备等大功率电器。当发生短路等现象时,会引起火灾事故;在这些高层建筑中人员密集程度较大,而且存在诸多人员不可控因素;稍有疏忽就会引起火灾。
2.2 火灾救援难度加大
高层建筑内外结构复杂,竖向落差大。一旦建筑内部发生火灾,大楼内的所有电源将迅速切断,要进行人员疏散智能通过消防通道和室外消防梯,影响救援效果[2]。而且消防人员在进行救援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摸清高层建筑内部结构,这也对救援造成一定阻碍。因为部分高层建筑具有独特的结构框架和外墙保温材料,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燃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非常凶猛,很容易造成火势被风迅速蔓延。除此之外高层建筑建设的越高,如果发生火灾其蔓延速度就越快,这将给消防救援、拆迁等工作造成非常不利的局面。
2.3 受困人员容易受到二次伤害
高层建筑高度能够达到100m,而且其内部结构相当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建筑内的人很容易陷入恐慌。而且人们在日常情况下习惯使用电梯,当发生火灾时,人们经常由于紧张在浓烟下无法准确找到逃生通道,造成拥堵和踩踏,甚至直接跳楼。不仅如此,由于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发生大型火灾时容易形成烟囱效应[3],火灾和浓烟会快速向上层蔓延,并在顶层堆积大量浓烟,使大多数人因长期缺氧而丧命。现代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装饰大都趋向于全封闭,一旦发生火灾,玻璃等结构在高温下会发生爆炸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2.4 高层建筑消防、防火监督队伍建设不足
高层建筑消防监督队伍建设的具体表现为:①消防监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高层住宅和商业建筑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消防技术也得到了创新和升级。但一些消防监督人员仍采用落后的技术进行监督检查,导致监理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新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需要;②监管人员不足,消防人员缺乏资源。部分消防监督员要做好监督工作,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由此看来,当前高层建筑消防、防火监督资源不足,专业人才匮乏。
文章来源:《消防界(电子版)》 网址: http://www.xfjzz.cn/qikandaodu/2021/0127/543.html
上一篇: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
下一篇:消防灭火救援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探讨
消防界(电子版)投稿 | 消防界(电子版)编辑部| 消防界(电子版)版面费 | 消防界(电子版)论文发表 | 消防界(电子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消防界(电子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